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现将本学期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学院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工作专班的领导作用,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以季保年、以周保月”的要求,有效促进重点工作、重要举措有序推进,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形势、听取汇报、解决问题,落实推动机制与管理机制。 (二)发挥联动作用,摸排重点人群 完善“校院班寝”四级心理防控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心理委员、宿舍长的作用,细致摸排全体学生心理状况(尤其是新生)。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必须组织召开一次视频家长会,建立家校良好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在学生心理普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学业困难、家庭变故等信息和师生日常观察综合研判,进行动态预警,在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后适时启动应急处置,4小时内将简明情况上报至校心理健康工作专班,做到学生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应对。开学第一周原则上不安排各类考试,科学把握课程进度,给学生必要的心理适应期。 (三)科学管理档案,实施精准帮扶 “一人一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个人信息、人际关系状况信息和心理变化信息等,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做到重点关爱学生“一生一策”,注重发挥学校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心理热线力量,为重点关注的学生组建“1+1+3”快乐成长小组(1名辅导员和1位学生信任的任课教师为成长导师,3名学生为成长伙伴),加强关心关爱,必要时联合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干预。 (四)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心理知识 向家长、学生大力宣传江苏省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025-58255200)、“苏心”APP及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积极提供各类心理自助资源,畅通学生求助渠道;广泛运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网站、影视等传播形式,向广大同学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应对人际、学习、考试、就业等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危机发生。 (五)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涵 以“9·12”、“9·2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为契机,通过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教育、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绘画、优秀心理影片观影、经典心理读物分享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将人际深度联结、探索人生价值、提升抗逆力三个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的重点内容,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长程化、常态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升心理应对能力。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统筹起来,一体推进。 (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既要注重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及心理危机的应对与干预,又要注重更多学生的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建设发展需要;既要对重点人群做好分类指导与心理疏导,也要做好“校院班寝”四级心理防控预警体系构建,畅通信息联络。 (三)及时总结,完善台账。请各学院严格按照要求,抓实、抓好、抓到位,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工作过程中相关文字、影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三、材料报送 (一)请各学院结合《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认真总结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措、工作成效、创新做法及存在问题,填写《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报告》(附件1)。纸质版签字盖章后于9月22日前上报送学工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Sxljkzx@163.com(文件名称:学院+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二)本学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月报制度,请各学院安排专人负责每月填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月报表》(附件2)。纸质版签字盖章后于每月8日前报送至学工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Sxljkzx@163.com(文件名称:学院+年/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月报表)。 联系人:刘恋; 联系电话:85817768(6768) 党委学生工作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2023年8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