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8月3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2022年苏北地区高校新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班在江苏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我校由樊东同志代表参加。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开始前,江苏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广登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刘广登对参训的辅导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江苏省教育厅多年来对苏北基地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高校辅导员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既具有教师的身份,又担负有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应该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操技能,了解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好学生的心灵守护人。刘广登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要紧密联系日常工作案例,把学习和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利用好培训班这个平台,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分享经验,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刘广登教授专程授课,为学员们解读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政策文件,并从疫情下的严峻形势对大学生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机状况,精神卫生法立法的依据和历史背景等方面,重点谈了新任辅导员老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如何进行家校沟通。李梅教授从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压力的来源,以及应对策略,特别强调新任辅导员要注重自我照顾,识别并善用资源优势,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贾林祥教授借用弗兰克尔的人生经历,向学员们介绍了意义治疗理论,强调体验是大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因此在日常心理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生命意义的教育。费俊峰副教授介绍了格式塔理论及其本土化应用,并带领辅导员老师们一起做了觉察力体验,耐心讲解了如何从整体视角出发,进入学生的现象场,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含义及互动交往中模式,进而引导学生的能量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