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学毕业就回到县城工作,现在她在县城高中里已经任教五年了。
这是一座古老的县城,在上个世纪中期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兴起,人口大量涌入,工厂、道路、新式住房很快就铺满了整个县城,那一根根吐着黑烟,挺着圆肚皮的烟囱仿佛是在向人们昭示着它们已经占领了整个县城似的。那时人们脸上常洋溢着骄傲满足的笑容,我们的家乡物产丰盈为祖国的工业化献出了一份力量,我们用辛勤的劳动获取家庭富裕美好。自然的馈赠终究是有限的,资源枯竭之后,工业文明带来的喧嚣终归于尘土。
她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在她小时候,与小伙伴们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嬉戏玩笑,衣服上的小补丁随着她而动,上上下下像小蝴蝶一样灵动美丽。躲猫猫时废弃的工厂是她最喜欢的藏身之处,锈迹斑斑的锅炉之后最不容易被发现。玩着闹着,她渐渐长大,不再痴迷于这些嬉闹的游戏,她也像这座城市一样变的安静沉稳。
县城的教学条件并不优越,师资缺乏,教学设备落后,但这并不妨碍她好好学习,在读书期间,她一直都是同学们的榜样,家长的骄傲。小学,初中,高一,高二,咬紧牙关奋斗过高三,她如愿地考进心仪的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家人欢欣雀跃,然而随之而来的费用则是令人担心挂念的事。她的父亲母亲是下岗工人,父亲身体不好,偶尔能够打打零工,母亲在一家餐馆里洗碗,双手常年浸泡在水里,指纹在长年累月中渐渐消退。而她自己有严重的肺病,需要常年服药。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几千块的学费,确实是一笔高额支出。
有一天夜里,她辗转反侧无法安眠,起来喝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轻微的交谈声。好奇心驱使她走过去,轻轻贴着门,父母又是在为上学的费用发愁,父亲扶额叹息,痛恨自己没本事,连闺女的学费都交不起。她突然不想听了,静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盯着窗外的天空看了很久很久,想了很久很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现在她依然记得那个晚上,夜很黑很黑,没有月亮,但是黑漆漆的夜空中依然悬挂着颗颗星子,在一闪一闪发着光。
第二天,母亲早早地出门工作去了,父亲亦出门了。她醒来时,家里只有一个人,她坐在书桌前,抚摸着以前的书本,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一阵敲门声扰乱了她的思绪,她起身去开门,是自己的高中老师带一群人来了。他们的到来,为进退维谷的她带来了一笔贫困生帮助和助学贷款的好消息。钱并不多,但足以让她缓解暂时的窘境。她不必再犹豫,父母不必再忧愁了。
在大学的时候她忙于学业与打工,四年很快就过去了。在快毕业的时候,她选择回到自己生活多年的小县城,回到自己曾经呆过的高中,当一名老师。有人说她傻,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小县城,却又回来,父母亦不是很理解她,但她还是回来了。对于她而言,小县城是她生长的地方,是她的根,是心头最温暖的地方。她相信小县城不会永远像现在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变得更好,她希望为自己家乡变得更美更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如同多年前自己的祖辈那样为着家乡的富裕美丽不懈奋斗。
转眼间,五年又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小县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小县城从资源枯竭的落后老工业城市变成了一个以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新兴旅游城市。原来废弃的工厂、斑驳的铁炉被改造成旅游景点;暴露在阳光下多年的废弃矿坑被重新填埋,覆盖上绿树;河流中又重现小鱼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游玩,为县城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出务工的人口逐渐回归这个他们祖辈世代生存的地方,小县城又变得热闹了。如同她所想的那样,小县城真的越变越好。
她是谁?她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是她的第一届学生,我和她一样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也和她一样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在求学的路途中受到助学贷款的帮助。我也和她一样对这片土地变得更美丽有信心,也渴望为此能够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也和她一样考上了同一所师范大学,在不久之后的一天,我也要回到我们心心念念的小县城,站上三尺讲台,延续她未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