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学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也是资助育人的重要指引。近年来,我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显著。根据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开展2017年度学生资助育人理论研究、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创作和资助成效汇报展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将开展学生资助育人理论研究论文评选报送、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创作和资助成效汇报展演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资助育人理论研究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资助育人理论研究成果,总结资助育人实践经验,2017年,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继续编辑出版《江苏资助育人研究》(第6辑)。主要栏目包括“学生资助基础理论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度与效度研究”“学生资助绩效管理与评价研究”“学生资助具体措施研究”和“学生资助政策效果研究”等。
请各学院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结合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资助育人理论研究工作,撰写学生资助相关研究论文。
各学院在2017年4月15日前将1-2篇高质量论文报学生工作处(报送要求详见附件1)。
学校将组织评比,并择优推荐1-2篇高质量论文参加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遴选。
二、 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创作
为多方展现我校学生资助成效和近年来涌现出的助学成才典型事例,2017年,学校将继续在全校开展以“他们——我身边的资助”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活动。微电影创作主体为学校师生,故事情节应取材于学校资助工作中的人和事,学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联合制作。
各学院在2017年4月10日前将1-2篇微电影文本报学生工作处(创作与报送要求详见附件2)。
学校将组织评比,并择优推荐1-2篇高质量微电影文本参加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评选。
三、 学生资助成效汇报展演
我省以艺术再现的形式成功举办了两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展演,演出设计紧扣时代主旋律,内容丰富感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7年,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继续以宣传资助成效为主题,举办《向十九大报告》(暂定名)——江苏省第三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展演,并以网络直播形式组织高校和有条件的中职校和普通高中学生观看。现面向全省高校征集演出节目。
请有条件的学院在2016年12月12日前将参演节目名称及内容报学生工作处(参演节目报送要求见附件3)。
学校将组织评比,并择优推荐1-2个高质量节目参加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评选。
联系人:翟健强,联系方式:85817768(768)。
附件:⒈资助育人研究论文报送要求
⒉资助成效微电影作品创作与报送要求
⒊资助成效汇报展演参演节目报送要求
学生工作部(处)
2016年11月11日
附件1
资助育人研究论文报送要求
《江苏资助育人研究》是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定期出版发行的研究学生资助理论与实践的系列图书,主要反映江苏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探索和积累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稿源学术质量,广泛交流学生资助经验,编委会决定面向省内外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和研究人员征稿。
一、征集范围
学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者,以单位、集体或个人名义发表均可。
二、主要栏目
《江苏资助育人研究》主要栏目包括“学生资助基础理论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度与效度研究”“学生资助绩效管理与评价研究”“学生资助具体措施研究”和“学生资助政策效果研究”等。作者根据理论背景和工作实际,在专辑栏目框架内确定论文主题。
三、内容要求
省资助中心将对所有录用论文采取双盲审制度,学术评审委员会集体审定,责任审稿人对文字进行把关,作者文责自负。具体要求如下:
(一)论文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认证规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意义,指论文所研究内容是否符合资助育人理论和实践需要,对学生资助工作是否具有指导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是否具有借鉴意义;(2)现实应用性,指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归纳分析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够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得以运用;(3)理论创新,指作为一篇理论研究文章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理论归纳和理论突破;(4)观点清晰,指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5)论证规范,指文章是否为证明其观点而采用了符合学术规范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6)论据充分,指文章为支撑其观点和论证过程,是否引用或采取了必要的论据;(7)结构合适,指文章段落安排是否突出重点、详略得当;(8)学术品味,指文章的行文及表达方式等是否具有学术性;(9)引文恰当,指引文是否为观点和论证所需,以及引文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学术规范;(10)参考文献规范,指是否按学术规范列出参考文献。
(二)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论文,应突出主要观点,注意论证的规范性和层次性;以实证分析为主的论文,应围绕实证研究目标组织材料,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归纳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行文需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三)正文篇幅在5000-6000字范围内,文前列“摘要”和“主题词”,文后列参考文献,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
(四)论文用A4纸排印,正文五号宋体字、行距20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文章标题三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24磅、段后12磅、居中;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字、单倍行距、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三级以下标题格式同正文。
(五) 所有拟在《江苏资助育人研究》正式出版的论文,作者文责自负,请遵守学术规范,正文引用标注和文后参考文献必须符合规范(可参考《江苏资助育人研究》(第4辑)、(第5辑)。为保证论文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请作者务必一一核对所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资料。
(六)已经在正式期刊发表过的论文请不要报送。投稿如果是“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成果的,请在文后注明课题名称和课题编号。
四、材料报送
(一)各学院根据本通知要求在单位内部广泛征集论文,以学院名义择优集中报送(每个学院不超过2篇)。论文报送前,请进行学术作风检测,将检测结果附于文后。
(二)报送截止时间:2017年4月15日,过期不再受理。
(三)报送方式:各学院将征集的论文首页加盖公章后报学生工作处。
附件2
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作品创作与报送要求
一、创作主题
2017年度江苏省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作品创作主题为“他们——我身边的资助”。主要展现全省各类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效果,以及在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和助学成才典型事迹。
二、参赛对象
在校学生和资助岗位工作人员。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工作。
三、参赛程序
第1阶段:文本创作征集。各学院限推荐2份优秀微电影创作文本,学校将评选出1-2份优秀文本,并推荐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评选。
第2阶段:作品拍摄与报送。根据省资助管理中心微电影文本评比结果,组织作品拍摄、评比和报送工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四、作品要求
(一)表现形式
微电影作品应立足学生资助工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当代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激励下成长成才为主题,立意新颖,贴近实际,剧情紧凑。
微电影作品建议以剧情片、纪录片或音乐电视(MV)的形式表现,时长5分钟左右,以MPEG-2或AVI格式存储,用手机、DV、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拍摄均可。
(二)作品内容
微电影作品应以各学校在助学成才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掘的典型事迹为蓝本创作,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性改编,重点表现当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扶助与激励下自强不息、感恩回报、追求理想、勤学创新和自力更生的事迹,以及高校教师助人、育人的奉献精神。
三、报送时间
微电影作品文本征集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10日。
附件3
资助成效汇报演出参演节目报送要求
一、 参演节目内容
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事业、大力宣传资助工作所取的成效,以文艺作品独有的形式,宣传学生资助工作中感人事例,表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材,让奋进者辉煌”的充满爱心的社会,同时歌颂祖国的大好形势,向十九大献礼。
二、 参演节目形式
⒈歌曲,独唱、重唱、表演唱,各种唱法不限(时间每个作品限5-6分钟)(不设合唱)。
⒉诗、剧、诗朗诵(7分钟内)、剧(12分钟),设情景剧、小话剧、小歌剧等。
⒊舞蹈、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人员不限)。
三、演出时间与地点
汇报展演暂定时间为2017年6月中旬,演出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实验剧场
四、参演节目报送时间
2016年12月12日前,各学院将参演节目名称及内容报学生工作处。